团学动态

外媒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动态 -> 外媒报道 -> 正文

过草地越山壑、徒步60公里 汕大青年学子重走长征路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日期:2024-09-18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许子威 记者 许革

“走过山谷、高山草甸、森林、湖泊、藏族村落、牧场、陡坡、碎石破路、荆棘丛,我们沿着红军长征留下的足迹,在一步又一步的脚印中感受伟大长征精神。”回忆起前段时间参加“重走长征路”的场景,汕头大学本科生刘楚芳依然十分感慨。

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这个暑假,汕头大学22名师生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陇南市宕昌县哈达铺镇、白银市会宁县,踏上了追寻红色记忆的长征之路。

这支队伍需要完成一段为期四天三夜的艰辛徒步之旅。他们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克服高原反应、体能与意志的极限挑战等困难,徒步行走长征路60公里,累计爬升3000米。

青年队员们在行进途中。(受访者供图)

青年队员们在行进途中。(受访者供图)

8月21日,队伍来到位于迭部县旺藏乡茨日那村的毛泽东旧居。这座藏式小木楼是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曾经居住过的地方。1935年9月,毛泽东在这里下达了“以三天的行程夺取腊子口”的命令。红军以少胜多,取得了腊子口战役的胜利。桑杰的爷爷在红军到达时主动腾出房子给毛泽东与红军居住,红军离开后,这座小木楼被桑杰一家三代悉心保护至今。如今,桑杰作为红色文物守护人,每天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述这段不凡的历史。

在这段60公里的征途上,年轻的师生们陆续途经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红色粮仓——崔古仓、雄伟的卡朗大山、宁静的骨麻湖以及富有藏族文化特色的红色村落,最终抵达腊子口战役遗址广场。

青年师生在红军崖缅怀革命先辈。(受访者供图)

青年师生正在通过悬崖陡坡。(受访者供图)

让刘楚芳印象很深的是,途经黑拉村旁的红军崖时,大家了解到1935年有一小队红军(约12人)在黑拉村被敌军包围,宁死不屈、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壮烈牺牲,当地藏族同胞为缅怀红军将该处取名为“红军崖”。如今,“重走长征路”队员们的年纪与当年的小红军相近,“这份相似更激发了大家心中难以言喻的壮志豪情”。

青年师生在甘南州迭部县黑拉村村委会主任巴玛次仁家中交流长征故事及乡村振兴发展。(受访者供图)

青年师生在行进途中。(受访者供图)

这次活动还融入了历史长征、地理长征、乡村振兴、美丽中国建设等主题内容,旨在引导青年学生观察记录新中国成立75年来的伟大历史成就。汕头大学团委副书记陈益纯说:“青年学生通过走访红色前辈、与藏区村民交流,用脚步亲身感受长征路途的艰辛不易,还亲眼见证了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藏族村落翻天覆地的变化。希望他们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

据悉,从2021年起,汕头大学已连续四年组织师生开展“重走长征路”活动。汕头大学党委副书记周镇松在会宁县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纪念塔前,为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他说:“长征精神是新时代青年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希望同学们能从中汲取力量,将长征精神转化为学习和生活的动力。”

作者:许子威

责任编辑:许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