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动态

外媒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动态 -> 外媒报道 -> 正文

汕头大学340余名青年学生下乡“带娃” 玩出“新花样”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日期:2024-09-11

“爱你不去野地方,安全意识放心上,爱你遇险不逞强,找大人帮忙……”一段以《孤勇者》旋律改编的《安全行者》近日在广东省揭西县新东村的新东小学里响起。这是汕头大学“烛光筑梦”服务队在当地开展乡村儿童安全教育的场景。有意思的是,这群大学生还采用“剧本杀”的形式,将网络防诈知识重重分解,融入一个又一个有趣的小案件之中,筑牢青少年反诈“安全网”。

汕头大学“烛光筑梦”服务队志愿者为新东小学学生上课。(受访者供图)

刚刚过去的暑假期间,汕头大学340多名大学生组建起的“点梦逐光”服务队、曙光助学服务大队等11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分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汕头市南澳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他们以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儿童、困境儿童等少年儿童群体为对象,开展系列关爱活动,累计服务留守儿童超350人,志愿服务时长超1万小时。

“老师讲的那些关于男生和女生的秘密,我以前都没有听过。我觉得这节课特别有用,我懂得了要怎么保护自己。”新东村的一位小朋友兴奋地说。为了促进乡村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烛光筑梦”服务队还精心策划并开展了“知性成长”未成年人两性教育特色课程,以温馨而科学的方式,引领小朋友们揭开生理成长的神秘面纱,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与自我保护意识。这门课不仅涵盖了浅显易懂的两性生理基础知识,还巧妙设计了生动有趣的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会保护自我、尊重并理解他人。

课程主讲人张沛闻说:“整个支教营的课程中,我们最担心的就是这个课程,但没有想到上课效果那么好。小朋友们没有想象中的扭扭捏捏,反而是积极参与到课程,这让我很意外也很高兴。”

2FB6B

新东村“童心港湾”的一位小学生正在回答志愿者的提问。(受访者供图)

这些年,曙光助学服务大队的志愿者们也曾多次来到新东村“童心港湾”开展知识课堂、手工体验、互动游戏等活动。活动负责人曾雨淼发现,在志愿者耐心的指导和陪伴下,这里的孩子们逐渐变得活泼、自信、开朗,课堂氛围迅速升温。“孩子们上课前后的变化真的好大,他们逐渐信任我们,向我们打开心扉,我们的陪伴真的起到了作用。”她说。

“点梦烛光”突击队则在揭西县上砂镇开展了为期4天的深入调研。他们发现,尽管政府部门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留守儿童管理体系,保障了孩子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但在教育方面,仍然存在家庭教育缺失、监护人沟通不足,以及儿童心理问题易被忽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这些年轻人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例如,强化家校合作,利用“远程亲子阅读”等形式个性化关怀留守儿童。如今,这份3万字的调研报告已反馈至当地教育部门,供其在后续工作中参考。

32E50

“点梦烛光”突击队志愿者正在与当地小朋友交流谈心。(受访者供图)

与此同时,其他各支志愿服务队也分别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与‘理’益启曙繁星”志愿服务队开设“泳往直前”“燃烧吧,消防运动员”两门课程,通过剧情演绎、接力比赛的形式,教会同学们如何避免险情、如何自救以及救助他人。“科心筑梦”突击队开设急救科普课程,为同学们介绍了CPR和AED的操作方式,为暑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不久前,“烛光筑梦”服务队、“与‘理’益启曙繁星”志愿服务队入选2024年关爱行动“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团。汕头大学团委副书记陈益纯表示,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双百行动”,整合更多资源以强化乡村教育基础,其中将重点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建立服务体系、长效机制,确保关爱行动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作者:黄嘉曼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许子威 记者 许革

责任编辑:许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