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汕头大学共青团改革自评报告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1-10-18

汕头大学共青团改革自评报告

       根据团省委《转发团中央< 学校共青团改革评价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有关要求,汕头大学团委对共青团改革的有关情况进行自评。经汕头大学党委审核和批准,现将汕头大学共青团改革自评情况公开如下。

       一、自评情况

       (一)政治教育机制

       1.在政治教育方面。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团员青年头脑,强化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依托“三会两制一课”、“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开展团员理论学习,每年不少于4次(8学时)。

       常态化开展“四史”教育,团支部组织化学习参与率达80%以上。

       2.在政治举荐方面。落实“两个一般、两个主要”规定,制定了汕头大学发展党员工作实施细则,经团组织规范程序推优入党比例达100%

       深化“青马工程”,引导青年政治骨干坚定理想信念,深入社会基层学习锻炼,每年开展“青马工程”之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青马工程”之FLY领导才能培训、“青马工程”之学生团干部培训等,学员中学生团干部占比60%以上。

       3.在意识形态方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学生思想动态的常态化监测,强化各类团属阵地管理,防范化解风险,做好舆情处置。

       (二)实践教育机制

       1.在育人载体方面。依托学校公益课程,每名本科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1学分公益课程,引导团员在社会中彰显先进性,即团员在校期间参加“三下乡”等社会实践的参与率达100%,同时鼓励研究生在校期间结合专业方向参加社会实践。

       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志愿服务,建立学生团员向社区(村)和“青年之家”报到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在校团员注册“i志愿者”平台,2020-2021学年春季学期团员平均志愿服务时长超11小时。

       2.在第二课堂成绩单方面。制定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工作方案,建立课程项目体系,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持续提高课程质量。依托青年大学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三会两制一课”、主题团日、团校教育等组织育人载体,结合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区报到、社团活动等实践育人载体,构建涵盖思想成长、实践实习、志愿公益、创新创业、文体活动、工作履历、技能特长等类型的第二课堂课程项目。

       实施学分制(积分制、学时制),形成具有社会公信度和素质能力证明功能的“第二课堂成绩单”。

       强化价值应用,将“第二课堂成绩单”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评奖评优、团员评议、升本推研、推优入党、求职就业等基本资格或重要参考。

       3.在就业创业方面。落实青年就业促进计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通过开展“展翅计划”等实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社会化能力和就业能力,精准帮助困难学生,扎实开展“千校万岗”大学生就业服务活动。2021年“展翅计划”建档率达20%以上。

       广泛开展“挑战杯”“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等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创业意识,2020年创新创业工作评价等级为好。我校在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国赛铜奖,省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中,获得银奖3项、铜奖4项。

       (三)组织建设机制

       1.在共青团方面。构建党委领导下共青团主导的团学组织格局,有效覆盖各类学生群体。按期规范召开校级团代会,部分院级团代会存在逾期换届。

       加强团员教育管理,结合“两制”每年开展1次团员先进性评价,构建阶梯化激励体系,截至1017日,2020年开展团员先进性评价覆盖率为94.93%,学社衔接发起率为99.03%

       突出团支部引领主导作用,规范开展“三会两制一课”、主题团日,每年至少召开1次组织生活会。

       2.在学生会方面。学生会组织建设纳入学校党建工作整体规划,每年将召开学代会(研代会)有关事项提请校党委常委会研究讨论,并于主席团成员换届后举办校领导与新一任期学生会、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集体谈话见面会。2021年至今学校党委听取1次学生会(研究生会)工作汇报,研究决定我校2020-2021年度广东省优秀学生会、广东省优秀学生骨干推荐人选。

       巩固健全改革机制,坚持精干职能、精简机构、力量下沉,2020-2021学年,校学生会工作人员为58人,主席团成员4人,工作部门6个;研究生会工作人员41人,主席团成员5人,工作部门6个,拟定于11月上旬按期规范召开学代会(研代会)。学生会改革建设情况于20201020日按要求在办公自动化公示,主动接受师生监督,并于11月顺利通过团市委验收。

       聚焦学业就业等学生核心需求,形成一批做得实、叫得响的服务项目。坚持从严治会,师生对学生会组织和工作人员的满意度稳步提升。

       3.在学生社团方面。把学生社团工作纳入学校思政工作和群团工作整体格局,党组织每年听取学生社团年审、注册、注销工作汇报。校团委成立社团部,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严格执行学生社团注册登记和年审制度,该工作于9月启动,预计11月初完成。规范学生社团活动审批和管理,积极开展方向正确、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

       配强学生社团指导教师,思政类、志愿公益类社团指导教师为中共党员。

       (四)保障支持机制

       1.在组织领导方面。将团的建设纳入高校党的建设总体格局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团的工作考核分值占比不低于10%

       学校党委每年召开学生工作会议研究团的工作,多次在校党委常委会上研究团的工作,由班子成员中1名副书记分管、1名副校长联系共青团工作,有指导、有安排、有支持。

       2.在队伍建设方面。依照标准足额核定团委专职干部职数、编制。校级团委书记按学校中层正职干部配备和管理,院系团组织书记为专职干部的,按院系中层正职干部配备和管理。

       积极与人事处进行沟通,落实教师团干部在课时计算、职称评定、职级待遇、工作考核等方面的保障政策。

落实团干部年度述职评议制度,强化结果运用,区分档次、奖优罚劣。

       3.在资源保障方面。校级团委单独设置,未把团的组织机构随意撤销、合并或归属于其他工作部门。

       将团建经费纳入党建经费整体计划,按在校生人均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划拨校级团委日常工作经费,并在活动场所、设备、时间等方面对团的工作予以保障。

       二、存在的不足

       (一)组织化动员能力还有待提升,组织动员方式有待创新,组织动员对象有待拓展。

       (二)由于我校多部门多类型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导致志愿服务时长记录录入不全面、不精准。

       (三)随着学校学生人数的急剧上升,我校专职团干部人员配置有待改善、能力素质还有待提升、服务团年青年的质量有待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政治教育能力,提升组织化动员能力。运用团省委“工作十法”,不断动员教育引导,形成“推动-学习-反馈-通报-评价-评优“的学习闭环,营造团员青年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并将组织动员对象拓展到非团员青年,提升“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参与率。

       (二)联合学校多部门,分类采取措施,完整记录志愿服务时长。通过多渠道、分类别、建台账的方式推动全体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组织新生团员统一进行“i志愿”注册,建立未注册团员名单台账,有针对性地推进本项工作。

       (三)加强专职团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引导团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落实团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要求,针对性开展团干部任职培训和专项培训,突出抓好新任职团干部培训。指导推动下级团组织分级分类开展教育培训,做好网络在线培训,不断提高团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附件:汕头大学共青团改革自评表


       如发现上述自评情况存在弄虚作假,请向团省委反映。团省委监督邮箱tsw_jiwei@gd.gov.cn



共青团汕头大学委员会

2021年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