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动态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动态 -> 新闻资讯 -> 正文

汕头大学师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用“青春之笔”描绘多彩乡村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2-08-05

汕头大学师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用“青春之笔”描绘多彩乡村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校团委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讲好新时代“大思政课”,用好社会“大课堂”,汇聚实践育人“大能量”。12支实践团共计430余名师生赴汕头潮南、揭阳揭东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此次“三下乡”实践团中,汕头大学四川阿坝“过草地,感党恩”重走长征路实践团获推荐参评全国重点团队;汕头大学汕头市潮南区雷岭镇“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在德育教育的运用研究”实践团等7支队伍获评为省重点团队;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入选2022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医学院“医路红心”项目入围团中央“井冈情·中国梦”专项活动。

7月,汕头大学团委、文学院团委、理学院团委、商学院团委组织实践团开展活动,引导汕大青年学子深入基层、用心思考、学以致用,用“青春之笔”描绘多彩乡村。

 

传承弘扬红色文化 青年圆乡村振兴之梦

7月14日-18日,51名师生前往潮南区雷岭镇开展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青马队结合大南山红色历史遗址,对雷岭荔枝协会原会长张海元先生进行采访,用镜头记录下对话张会长和调研历史遗址的过程,形成数字资料,让学生感受雷岭人民为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而进行的生动实践,继承红色历史遗址文化和红色故事背后蕴含的理想信念。

社调队走访调研团镇委、双老社区等地,了解雷岭镇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及其发展现状,发现虽历史悠久,但仍有部分资源尚存在于民间未被发掘完全。同时发现,当地政府重视对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承,通过编写本土故事与制作教材读本等,让红色革命文化“活”起来。

为进一步提高村民安全用电意识,科技队到村民家中走访,科普安全用电常识,同时提供义修服务;医疗队联合汕头大学医疗公益办公室为当地村民提供健康检查与义诊服务,两天的时间,约80位村民接受到了医疗队的服务,反馈甚佳;支教队招收110名当地学生,其中年级跨度从幼儿园到初中,并开设趣味手工、趣味生活小知识、文化娱乐等课程,陪伴他们度过充实愉快的暑假;文娱队组织策划文艺晚会,所有队员和学生一起编排节目,并邀请当地村民前来观看,表演丰富有趣,学生齐声朗诵《少年说》展现少年鸿鹄之志,更有队员与当地学生共同表演的手语舞蹈《国家》让现场掌声接连不断,爱国之誓言振奋人心。

回顾本次“三下乡”,支教队队员林长智表示:“这次活动还使我有幸结识许多来自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其他队伍的成员,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诸如敬业精神、团结意识与责任担当等,第一次让我对这些经常出现的简单词汇有了具象而切实的体会。”

 

曙光映红场,青年齐筑乡村教育

7月14日-18日,曙光助学服务(暑期营)在潮南红场中学开营,本次活动以“雏凤”为主题,团队由40位师生组成。

支教营主要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科学、防溺水安全教育、环保美术等第二课堂,同时开办“光影致英雄”课程,讲解红色文化并在实践中继承和弘扬红色精神;积极参与了广东省“百校百号乡村行”专项行动,主动联系对接汕头市公安局网警支队,开展普法宣传,为同学们讲授网络安全知识,提升网络诈骗防范能力;最后举办“雏凤杯”走秀大赛,与校方、学生、家长一同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总结班会上,教务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学生的回信内容,给每一位学生写信,希望每个孩子都能牢记总书记对青年的谆谆教诲,成为有理想的新时代好青年,学生阅读后回信,相互传递心意。

支教营积极助力当地乡村振兴,营员们参观大南山革命历史纪念馆,参与广东省第三届《乡村振兴大擂台》探村直播,为潮南区点赞打call;调研组重走红场镇红色足迹,深入探访红场镇的老党员,其中有一家四代都是党员的吴婶婶一家四代都是老党员的故事、为苏林小学设立教育基金的李叔叔,同时采访纪念馆馆长了解他对红场镇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现状的看法与建议;策划组开展与乡村振兴主题相关的摆摊活动,通过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等方面宣传乡村振兴政策,呼吁更多从农村走出去的年轻人返乡,助力乡村发展。

回顾本次支教营,策划组的杨娇仪同学表示:“本次支教营收获颇丰,看到学生通过我们举办的‘雏凤杯’而勇于在舞台上展现自己、培养自信,我们感到开心。同时我发现,当地除了红色资源,当地农家乐等资源丰富,我认为可以将两者结合助力当地红色文化发展。”

 

探井都咸菜江湖,传乡村振兴薪火

7月14日-18日,汕头大学“薪火乡传”乡村帮扶工作营前往汕头市潮南区井都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该工作营由45名师生组成。

星火助学组在井都中学开展了学科教学、特色手工课堂、趣味校园运动会等活动,寓教于乐,丰富学生的文体生活;文化宣传组通过开展摆摊展示活动、游园会、文娱晚会,运用多种形式丰富当地村民文化生活,致力于让村民在娱乐的过程中也能学到有用知识;新识闻风组结合当地服务需求,充分挖掘井都镇的特色文化与环境特色,以图片和特色视频的形式进行记录和发布,对于井都镇普及安全教育和传承井都咸菜文化起到宣传作用。

潮风乡韵组结合井都镇特色咸菜文化,采风于井都。通过采访当地村民,得知了咸菜承载着村中老少的美好记忆。通过拜访驻井都镇帮扶工作队、延顺咸菜第四代传承人郑少松,深入了解了咸菜行业的情况以及当地政府对咸菜产业未来发展的蓝图,同时探访了当地咸菜的制作过程与传统技艺,通过调研报告、视频等形式进行采录并传播,以期提升井都咸菜的知名度。

在夏日来临之际,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文化宣传组开展了“民以食为天”的食品安全主题、“煤气安全记我心”的煤气安全主题等摆摊展示活动,游戏闯关与知识竞答相结合,使安全知识深入人心,同时拍摄了“防溺水”宣传视频,使村内居民提升防溺水意识。

营员常禹把在潮南区井都镇开展工作营比喻成点亮了一颗烟花,也许还看不到漫天烟花的盛况,但那抹光亮会吸引越来越多热心公益的志愿者来到这里,为当地的振兴继续点亮更多烟花,最终烟花一定会在黑暗中绽放光彩。

 

活力青春,多彩乡村

7月10日-16日,由15名商学院、明德书院学子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潮州市枫溪二村开展为期7天的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活动。

国旗护卫队13位朝气少年用七天的时间在操场上和在烈日下,练习了军姿训练、踢正步,闷热的空气里回响着的是他们掷地有声的口令。青葱少年经过7天的历练,俨然已经明白国旗之重、护旗之要。要相信,今天,严格的训练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爱国的种子;明天,少年们定能成长为参天大树保家卫国!

足球组、篮球组与轮滑组传递体育精神,为建设体育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碧草如茵的足球场上,传来阵阵呐喊,身着各色球服的小小少年们正在进行足球训练。篮球场上,双⽅运动员个个⽣龙活虎,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氛⽴刻紧张起来。在轮滑组教练的带领下,小朋友们在汗水中成长,不仅提高了轮滑技能,更收获了快乐和勇气。

墙绘组的成员们活跃在枫溪二村的每个角落,他们挥洒汗水、用手中的画笔装点村容村貌,完成了从勾形、描线、调色、填色,再到细节的工作任务,顺利完成构思巧妙、生动形象的墙绘作品,给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课程组为引导青少年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质量,在枫溪二村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红色诗文诵读、红色歌曲传唱等相关语言文化课堂,以详实的史实资料,通俗易懂的语言,幽默有趣的课程设计为孩子们播撒知识的种子,提升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

队员们走访当地企业,如潮州市兴业陶瓷有限公司、广东柏熹酒业有限公司、潮州松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等。在交流的过程中,队员们既了解了潮汕文化的悠久历史与深厚内涵,也通过走访潮汕企业近距离感受了潮汕企业家的创业精神。

 

科普进校园,青年聚力振兴乡村

7月13日-17日,60名来自理学院、至诚书院的师生组成汕头大学潮州市海山中学“科普进校园”实践团进入潮州市饶平海山中学,以“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主题送教下乡,促进乡村振兴。

课程组面向中学生群体对生物、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知识进行讲解普及,令中学生群体对科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培养其主动学习、思考生活中科学现象的能力。课程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科学实验教学,如:化学实验“水中花园”“彩虹鱼”等,将各类知识通过有趣的实验教给孩子们,让孩子们接触到区别于纯理论教学的趣味课堂。

调研组研究海山中学以及汕头大学科普服务开展现状,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期望为海山中学提供更多帮扶和支持,助力优化中学生科学素养科普方式。医学组面向当地中学生,开展医学相关知识普及教育,包括急救知识、流感病知识、性教育等内容。

回顾5天的下乡时光,课程组组长黄艾含说:“我们设置了较多小朋友们平时接触不到的课程,上课过程中努力做到寓教于乐,针对不同年级同学的特质来开展课程,课堂效果给大家带来了很大的惊喜,并且课程能够结合生活与科学,注重实践,引起了同学们继续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希望我们做的这些努力能够成为一颗小小的种子,不仅仅能够在课堂中的同学们心里生根发芽,也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在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科学来到这里,在饶平的青少年成长环境中,留下更多科学的身影。”

 

走进红色侨乡,用外语讲中国故事

7月13日-16日,汕头大学文学院外文系党员学生一行10人走进后沟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进行。

后沟村位于隆都镇,该村具有优良的革命传统,是共产党早期在潮汕的活动点之一,学生在聆听讲解、观看展品中重温红色记忆,感悟红色文化。活动邀请了汕大84级校友许秀莹以及后沟村第一书记陈镇锋进行座谈交流。许秀莹女士向在场的师生介绍后沟村的历史,以及编著《汕头古村落丛书 后沟村》的主要内容及编写过程。通过此次学习和交流,学生们更加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为充分发挥“五老”在教育引导和关爱保护青少年的重要作用,活动邀请有着51年党龄的许树梓老先生为支部党员上党课。他向学生们强调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畅谈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感悟。许老先生以故事讲述的形式,向学生们讲述一个个鲜活的后沟革命历史故事。

结合外语专业的学科特点,该团队积极构建“党建+外语”模式,努力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和实践能力,并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并撰稿,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运用英语进行翻译。7月16日下午,组织拍摄后沟村革命故事的宣讲视频,学生党员运用流利的英语讲述后沟村的革命历史故事,为宣传后沟红色侨乡文化添砖加瓦,助力乡村振兴。

“这是我第二次走进后沟村,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生动鲜活的党团课。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都是红色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发扬者。本次制作英语宣讲视频,我很激动也很期待,很高兴可以运用专业所学为乡村发展做点事情。我们将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不辜负前辈们的期望。”来自汕头大学文学院外文系2019级英语专业林佳惠同学说道。

 

图文来源:校青协、文学院团委、理学院团委、商学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