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育青年学子的文化基因,11月20日下午,“中华优秀文化的力量与自信”专题讲座在桑浦山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此次讲座由校团委、文学院、思源书院联合主办,旨在挖掘中华文化底蕴,引导青年学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讲座现场,学校全体专职教师团干部,文学院、思源书院学子,以及“青马工程”培训班学员们齐聚一堂。校党委副书记周镇松担任主讲人,校党委宣传统战部部长杜式敏、校团委书记姚溱、文学院原党委书记李浩涛等出席讲座。讲座由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吴锳凡主持。
论道:文明崇拜,相辅相成
周镇松以驯牛耕田的描绘为引,生动阐释了文明与文化的概念与关系。他提出,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标志性的文化成就。通过彝族火把节等民俗活动的例子,周镇松展示了远古崇拜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体现了先民对自然、生命和祖先的敬畏之情。
探源:多元一体,文化交融
周镇松进一步剖析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提出“多元一体化格局”的宏观视角。他强调,中华文明并非单一源出,而是黄河、长江等众多地域文明共同孕育的结果。他带领在座师生观看三星堆遗址相关视频,激发师生们对文明探索的无限遐想。
基于上述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深刻阐述,周镇松顺势引出“文化融合,龙凤呈祥”的话题,阐释“龙文化立国,凤文化兴产”的含义,让现场同学在神话图腾中感悟中华文化的交融之美。
传承:创新自信,自强不息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交融的背景下,中华文明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周镇松向在场师生详细讲解了三大物产的辉煌与四大发明的智慧,强调这些文化瑰宝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同学们要深刻理解其所蕴含的智慧与力量。”他呼吁同学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厚植文化基因,巩固文化根基,为构建更加和谐多元的世界文化格局贡献中国智慧。
缘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而文化的火种在每一位与会师生心中燃烧。此次讲座内容丰富,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回望,更是对文化自信自强的坚定宣言。周镇松深入浅出地将中华文明的瑰宝予以呈现,在场师生均表示受益匪浅。
文图:文学院、思源书院